宜城教育资源网www.ychedu.com 诸葛亮出师表背景以及主要内容
诸葛亮《出师表》的背景
《出师表》是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诸葛亮为了表达对先帝刘备的忠诚和对后主的忠告,以及为了稳定国家、实现全国统一而写的一篇表章。当时,蜀汉国力衰弱,内部矛盾重重,北方曹魏势力强大,东吴孙权也虎视眈眈。为了稳定国内政局,诸葛亮提出了北伐中原的策略,希望通过战争来转移国内矛盾,同时实现国家的统一。在准备北伐之际,他深感责任重大,于是写下了这篇《出师表》,向后主刘禅阐述了自己的治国理念和北伐的必要性。
《出师表》的主要内容
《出师表》全文共8段,可以分成三个部分,主要内容可以概括为以下两点:
- 开导后主,提出治国建议:
- 诸葛亮首先分析了蜀汉面临的形势,提出了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佞等治国建议。他认为,只有广开言路,才能听到臣子的忠言逆耳,从而避免决策失误;只有严明赏罚,才能激励臣子忠心报国,维护国家稳定;只有亲贤远佞,才能确保朝廷内部清正廉洁,避免小人当道。
- 诸葛亮还推荐了一些贤臣良将,希望刘禅能够重用他们,共同为国家的繁荣富强而努力。
- 剖白衷心,表明北伐决心:
- 诸葛亮在文中表达了自己对先帝的忠诚和对后主的期望。他回顾了自己跟随先帝创业的艰辛历程,表达了对先帝的感激之情和对后主的忠心耿耿。
- 他明确表示,自己将亲自率领军队北伐中原,以实现国家的统一和民族的复兴。他承诺,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为国家的利益奋斗到底。
- 同时,他也希望刘禅能够支持自己的北伐计划,给予必要的资源和支持。他强调,只有君臣一心、共同努力,才能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和民族的伟大复兴。
综上所述,《出师表》不仅是一篇表达诸葛亮忠诚和决心的奏章,更是一篇具有深远历史意义和文学价值的作品。它展现了诸葛亮为国家民族大义而奋斗的精神,也体现了他作为一位杰出政治家的智慧和远见。 出师表诸葛亮写给刘禅的三条建议 在《出师表》中,诸葛亮向蜀汉后主刘禅提出了三条建议,具体如下:
- 广开言路(开张圣听):诸葛亮建议刘禅要广泛听取臣子的意见,不要闭塞忠谏之路。他提到,只有广开言路,才能发扬光大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使蜀汉内部团结一心,共同为兴复汉室的大业而努力。这一建议体现了诸葛亮对于民主决策和集思广益的重视。
- 严明赏罚(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诸葛亮强调,对待宫中府中的人员,应该一视同仁,赏罚分明。他提出,对于作奸犯科者,应依法惩处;对于忠善者,则应给予奖赏。这样不仅能彰显陛下的平明之理,还能避免内外异法,维护蜀汉内部的稳定和秩序。这一建议体现了诸葛亮对于法治精神和公正无私的追求。
- 亲贤远佞:诸葛亮认为,亲贤臣、远小人是治国安邦的关键。他列举了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贤臣,以及将军向宠等能臣,建议刘禅要亲近并信任这些贤能之士。同时,他也提醒刘禅要远离那些小人,避免他们混淆视听、扰乱朝纲。这一建议体现了诸葛亮对于人才选拔和任用的重视,以及对于国家兴衰与用人之道的深刻理解。
综上所述,诸葛亮在《出师表》中向刘禅提出的这三条建议,都是针对当时蜀汉内部存在的问题而提出的,旨在加强蜀汉内部的团结和稳定,提高治国理政的水平,为兴复汉室的大业奠定坚实的基础。这些建议不仅在当时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于后世也有着深远的启示和影响。 宜城教育资源网www.ychedu.com |